栽培技术
加工技术
行业标准

首页 >> 菌业科技 >> 栽培技术 >> 正文

秸秆栽培草菇的新技术

来源:     时间:2010年12月13日15:29    浏览数:

我国北方地区是传统的小麦、玉米主产区,每年有大量的作物秸秆因得不到合理利用而浪费掉。利用秸秆栽培高温型食用菌草菇,使作物秸秆成为一种可开发利用的生物再生资源,既降低了草菇的生产成本,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,又解决了夏季食用菌产品严重缺乏的难题。现将秸秆栽培草菇高效种植技术介绍如下。
1、品种特性与栽培适期。草菇为夏季栽培的高温速生型菇类,从种到收只要10-15天,生产周期不过1个月。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5-36℃,最适宜温度为30-35℃,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6-34℃,最适宜为28-30℃。从堆料到出菇结束约1个多月,是目前规模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温度最高,生长周期最短的栽培品种,草菇在甘肃省栽培适温期短,适宜的栽培季节为7月初-10月上旬,一般在麦收之后开始进行生产。
2、原料选择。适合草菇栽培的原料广泛,麦秸、玉米秸、玉米芯、棉籽壳及花生壳等均可作为栽培基质用于草菇生产,栽培料应选用颜色金黄、足干、无霉变的新鲜原料,用前先暴晒2-3天。
3、场地选择与处理。栽培草菇的场地既可是温室大棚,也可在闲置的室内、室外、林下、阳畦、大田与玉米间作、果园等场地,大棚要加覆盖物以遮阴控温,新栽培室在使用前撒石灰粉消毒,老菇棚可用烟熏剂进行熏蒸杀虫灭菌。
4、原料的处理。原料采用高量石灰碱化处理。即在菇棚就近的地方,挖一长6米,宽2.5米,深0.8米左右的土坑(土坑大小可根据泡秸秆多少而定),挖出的土培在土坑的四周以增加深度至1.5米,坑内铺一层厚塑料膜,然后一层麦秸,一层石灰粉,再一层麦秸,再一层石灰粉,如此填满土坑,最上层为石灰粉,石灰总量约为麦秸总量的8%。再在麦秸上面加压沉物以防止麦秸上浮。最后,往土坑里灌水,直至没过麦秸为止。同时,把约占麦秸总量8%-10%的麸皮装袋放入坑中,浸泡24-36小时。
5、入棚、建畦、播种。把泡过的麦秸挑出,沥水30分钟后入棚。按南北方向建畦,畦宽0.9-1.0米,先铺一层20厘米左右的秸秆,并撒上一层处理过的麸皮。用手整平稍压实后播第一层种。按0.75千克/平方米的播种量,取出1/3的菌种掰成拇指肚大小,再按穴距和行距均为10厘米左右播种,靠畦两边分别点播两行菌种,中间部位因料温会过高而灼伤菌种故不播;之后再铺一层厚为15厘米左右的草料和麸皮,把剩余2/3的菌种全部点播整个床面,然后再在床面薄薄地撒一层草料,以保护菌种且使菌种吃料快。最后用木板适当压实形成弧形,以利覆土,料总厚度约为30-35厘米,畦间走道宽30厘米。
6、覆土、盖膜。把畦床整压成弧行后,在料面上盖一层次2-4厘米的黏性土壤,可在走道上直接取土,使之形成了蓄水沟和走道。最好在覆土内拌入部分腐熟的发酵粪肥。覆土完毕,在畦面盖一层农膜以保温保湿,废旧膜要用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消毒处理。覆膜完毕在料内插一温度计,每天观察温度,控制在适宜温度之内,料温不超过40℃。如超过40℃应立即撤膜通风,在畦床上用木棍打眼散热。
7、发菌、支拱。覆膜3天后,每天掀膜通风几次,每次10-30分钟。至第7-8天,菌种布满床面,等待出菇,此时应在畦面上支拱,拱上覆薄膜。两头半开通风,两边不要盖得太严。因草菇对覆土及空气湿度要求较严,拱膜可保持温度和湿度稳定,如温、湿度适宜,也可不用拱棚。
8、出菇管理。播种后10天左右,便开始出菇,此时要注意掀膜通风。待出菇多时,在走道内灌水保湿或降温。如温、湿度适宜要撤膜通风换气,保持菇床空气新鲜,温度不宜超过36℃,以防止高温使菇蕾死亡,如见畦床过干,不可用凉水直接喷洒原料或菇蕾,而要在棚边挖一小坑,铺上薄膜,放入凉水预热后使用。整个出菇过程要严格控制温度、湿度,并适当通风。草菇对光照无特别要求,出菇期给予散射光即可保证子实体正常发育。草菇虫害主要有螨类、菇蝇和金针虫等,可在铺料前用90%敌百虫700-800倍液处理土壤或用80%敌敌畏乳油800-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
9、采收。草菇子实体发育迅速,出菇集中,一般现蕾后3-4天采摘,每潮采收4-5天,每天采2-3次。隔3-5天后,第二潮又产生,一般采2-3潮,整个采菇期15天左右,第一潮菇约占总产量的80%以上。当子实体由基部较宽,顶部稍尖的宝塔形变为蛋形,菇体饱满光滑,由硬变松,颜色由深入浅,包膜未破裂,触膜时中间没空室时应及时采摘,通常每天早中晚各采收1次,开伞后草菇便失去了商品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