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用菌病害发生时的具体症状表现为:
①菌丝生长速度缓慢,或不吃料,或发菌不均匀,或发菌后菌丝逐渐消失;
②菌丝颜色变黄、萎缩或死亡;培养料变黑腐烂,散发出霉味、酒糟味和臭味等异味;
③培养料表面长出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、或形成一层白色、粉红色或橘黄色霉层;
④不形成子实体原基或延迟形成子实体原基;
⑤子实体畸形生长,如出现类似花椰菜花球状的、珊瑚形状的、菌柄细长而菌盖变小的、菌柄肿状呈泡状的、菌柄弯曲并分叉的、菌柄顶端丛生很多小菌柄的、菌柄形状不规则并出现缺刻的畸形子实体;
⑥菌柄及菌盖上出现红褐色或黑褐色的斑点、斑块,出现水渍状条纹或斑纹;
⑦子实体呈现干腐或湿腐,菌柄髓部变色或萎缩,子实体腐烂后散发出恶臭气味或无恶臭气味;
⑧子实体或幼菇颜色不正常、萎缩、干枯或僵化。
食用菌病害发生的规律
① 非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,有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。这类病害在发生初期,如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,恢复为适合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因子,有些症状还可以恢复为正常状态。其发生、发展的速度和发病的轻重,决定于不利环境因素作用的强弱、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食用菌本身抗逆性的强弱。
② 侵染性病害 造成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,需要一定的场所和一定的环境条件才能生存和发生侵染,二者缺一不可。不同的品种对病原物的抗性程度也有差异,在病原菌基数及环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,由于品种的不同,发生病害的严重程度也不同。如平菇的锈斑病,在一些黑色品种上发生较重,而一些浅色品种对该病抗性较强。不同病原物引发的病害,发病规律也不同。真菌、细菌、病毒这三大类病原物相比较:真菌病害的传播相对较细菌慢,一般来説,多数霉菌需3天左右才能形成孢子,进行再侵染,而细菌病害要快的多。病毒由于是菌种传播,一旦发生就是普遍的,且无药可医。大多数病害以培养料、覆土、水流、通风、操作等都可以传播。老菇房较新菇房病害发生的要严重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