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DB35/T 1233—2011
食用菌菌种活力检测技术规范
1 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菌种活力检测技术规范的感官评定、细胞核数量检测、温度胁迫萌发检测、菌
丝再生能力检测评价食用菌菌种活力的方法。
本标准适用于香菇、毛木耳、黑木耳、金针菇、杏鲍菇、真姬菇、双孢蘑菇、草菇、鸡腿菇的母种、
原种和栽培种。
2 规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
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GB/T 12728-2006 食用菌术语
GB/T 19171 双孢蘑菇菌种
GB/T 23599 草菇菌种
NY/T 1846-2010 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
3 术语和定义
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。
3.1
菌种活力
菌种的生长、繁殖能力。
3.2
高温胁迫
过高温度对生物体所处的生存状态产生的生理机能代谢下降。
3.3
插片法
采用平皿培养菌丝,在菌丝还未萌发时将灭菌的盖玻片与培养基表面成30度角倾斜插入离菌种块约
1cm处的培养基中,待菌丝生长至盖玻片约1/3处时,拔出盖玻片,反面放置载玻片上观察,从而获得可
以在显微镜上观察菌丝生长脉络的一种真菌菌丝显微制片方法。
3.4
高温抑制线
DB35/T 1233—2011
食用菌菌种在生产过程中受高温的不良影响,培养物部分区域呈现发黄、发暗或菌丝变稀弱的现象
与正常菌丝出现的明显界线。
3.5
壁料分离
菌种培养基因收缩而导致与试管壁、菌种瓶、塑料袋等容器壁分开的现象。
3.6
最高温度
食(药)用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的上限。
4 方法与步骤
4.1 抽样
按“NY/T 1846-2010”中5.1和5.2进行抽样。
4.2 感官评定
4.2.1 母种
母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,判定菌种活力已减弱:
a) 斜面培养基干缩,出现质壁分离;
b) 菌丝明显变色或出现暗斑。
4.2.2 原种与栽培种
原种与栽培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,判定菌种活力已减弱:
a) 菌丝明显变色,菌种变软、大量吐黄水;
b) 出现壁料分离;
c) 产生高温抑制线;
d) 菌种明显失水变轻。
4.3 细胞核数量检测
4.3.1 适宜的食用菌品种
本检测适用于草菇。
4.3.2 细胞核数量测定
采用插片法培养获取待观察菌丝。无菌条件下,在距待测母种接种块1cm~2cm处,原种或栽培种的
中央位置,挑取大小约0.5cm×0.5cm×0.5cm的菌丝块,转接至平板PDA培养基中央(当待测菌种为母种
时,接种块的菌丝面朝上),于菌种最适宜的温度下培养。
取出带菌丝的盖玻片,滴一滴DAPI(4’,6-联脒-2-苯基吲哚二盐酸盐)染料至载玻片中,并反向盖
上带菌丝的盖玻片,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0个视野观察,每个视野随机选1个完整细胞进行细胞核数
量测定,并做好记录。
2
DB35/T 1233—2011
4.3.3 活力评价
4.3.3.1 测定正常菌种菌丝细胞的平均细胞核数量,作为参考系。
4.3.3.2 重复计数 3次,并与正常菌种进行统计分析,如待测菌种菌丝细胞的平均细胞核数量显著低
于正常菌种,说明该菌种活力减弱。
4.4 高温胁迫萌发检测
4.4.1 处理温度的设定
处理温度等于最高温度减去2℃。
4.4.2 实验步骤
4.4.2.1 取待测菌种,挑取大小约 0.5cm×0.5cm×0.5cm的菌丝块,转接至 PDA平板培养基中央,于
处理温度下放置 1 个小时。
4.4.2.2 待测菌种取样位置,母种为距接种块 1cm~2cm处,原种或栽培种为菌种瓶的中央位置,若待
测菌种为母种,接种块的菌丝面朝上。
4.4.2.3 将处理好的平皿放置菌株最适培养温度培养,每隔 2 小时~3 小时观察一次。
4.4.3 活力评价
测定待测菌种3次,每次3个重复,若萌发时间比正常菌种延长2倍以上,判定待测菌种活力减弱。
4.5 菌丝再生能力检测
4.5.1 栽培基质中菌丝再生能力检测
4.5.1.1 培养基
4.5.1.1.1 木生菌
杂木屑(细)78%、麦麸 20%、糖1%、石膏 1%,含水量 58%-62%,pH 值自然。
4.5.1.1.2 草生菌
草菇培养基按“GB/T 23599—2009”中 A.2.2的草菇培养基配方,双孢蘑菇的按照“GB 19171—2003”
中B.2.1的双孢蘑菇培养基配方。
4.5.1.2 实验步骤
4.5.1.2.1 取待测菌种,挑取大小约 0.5cm×0.5cm×0.5cm的菌丝块,转接至装培养料试管上表面中
央,于最适的温度下培养。
4.5.1.2.2 按本标准 4.4.2.2 进行。
4.5.1.2.3 记录萌发时间,当菌丝长至 1cm~2cm 时,在菌丝前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,记录时间。
4.5.1.2.4 画线后放回培养,当菌丝生长最快的试管即将长满时,在菌丝前缘画终止线,记录时间,
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,计算菌丝生长速度。
4.5.1.3 活力评价
3
DB35/T 1233—2011
测定待测菌种3次,每次3个重复,若萌发时间或生长速度比正常菌种延长2倍以上,判定待测菌种
活力减弱。
4.5.2 搔菌法检测
4.5.2.1 实验步骤
取待测菌种,按无菌操作要求,用接种铲或接种耙搔除菌种表面(母种斜面、原种或栽培种瓶袋料
面)一薄层培养基,塞回棉花塞,放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,观察其萌发出新菌丝的能力。
4.5.2.2 活力评价
按本标准4.4.3进行。
上一篇: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
下一篇::黑木耳无公害全日光露地生产技术规程